(二)古代詩歌閱讀(本題共2小題,9分)
《聽安萬善吹觱篥歌》
李頎
南山截竹為觱篥(1),此樂本自龜茲出。
流傳漢地曲轉奇,涼州胡人為我吹。
傍鄰聞者多嘆息,遠客思鄉皆淚垂。
世人解聽不解賞,長飆風中自來往。
枯桑老柏寒颼飗,九雛鳴鳳(2)亂啾啾。
龍吟虎嘯一時發,萬籟百泉相與秋。
忽然更作漁陽摻(3),黃云蕭條白日暗。
變調如聞楊柳(4)春,上林繁花照眼新。
歲夜高堂列明燭,美酒一杯聲一曲。
【注】(1)觱篥:一種簧(木)管樂器。(2)九雛鳴鳳:典出古樂府“鳳凰鳴啾啾,一母將九雛”,形容琴聲細雜清越。(3)漁陽摻:漁陽一帶民間古曲名,這里借代悲壯、凄涼之聲。(4)楊柳:指古曲名《折楊柳》,曲調輕快熱鬧。
15.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 )(3分)
A.“南山截竹為觱篥”,先點出樂器的原材料,“此樂本自龜茲出”說明樂器的出處。兩句從來源寫起,用筆質樸無華。
B.“旁鄰聞者多嘆息,遠客思鄉皆淚垂”,寫出樂曲美妙動聽,有很強的感染力量,人們都被深深地感動了。
C.“歲夜”指除夕,堂上是明燭高燒,詩人是在守歲,一年將盡夜,不能不起韶光易逝、歲月蹉跎之感。暗含詩人回到現實,愁緒滿懷,無法排解的痛苦。
D.“美酒一杯聲一曲”,寫出詩人對音樂的喜愛,也表現出詩人豁達的胸襟。
16.此詩寫詩人聽了胡人樂師安萬善吹奏觱篥,稱贊他高超的演技,那么詩人是如何描寫安萬善的音樂的?請簡要說明。(6分)
答案:
(二)古代詩歌閱讀(本題共2小題,9分)
15. D 解析:不是樂觀豁達,而是排遣上一句歲月蹉跎,滿腹愁緒的無可奈何之感。
16、此詩寫詩人聽了胡人樂師安萬善吹奏觱篥,稱贊他高超的演技,那么詩人是如何描寫安萬善的音樂的?請簡要說明。
答案:(1)寫出音樂的變化:從纖弱哀傷, 到雄渾繁復, 專為悲壯沉郁,最后清新明麗。(2分) (答音樂的變化并且有簡單的說明2分)
(2) 運用多種手法:①想象(以聲摹聲),以風吹桑柏、雛鳳亂鳴、龍吟虎嘯、萬賴百泉之聲來摹擬;②通感,用黃云白日、 上林繁花的畫面來描摹;③用典,用漁陽摻的典故, 寫聲音變得悲壯。④側面描寫:“聞者嘆息”、“遠客淚垂”從側面表現音樂的感染力之強。
(4分)(答出兩點就可得4分,答比擬,夸張亦可)